【阿光的故事】“我到底需要多强壮?“

有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很久,那就是“我到底需要多强壮”?

2007年在沈阳刚上大学那会儿,我身高184cm体重只有66kg,比较瘦弱。因为喜欢篮球就加入了学校篮球队。每当和一群东北的壮汉们肉搏对抗都会感觉非常无助,经常被撞得东倒西歪。于是我下定决心不再做弱鸡,开始去健身房做增肌训练,在健身房老板、校橄榄球教练、健身达人高哥等人的指导下,3年的时间体重从66kg猛增到95kg体脂15%,值得炫耀的是我当时的深蹲极限重量接近300kg。

我觉得我TM终于可以笑傲球场了,可惜现实并非如此。我比之前变得生猛很多,校队练习赛上,我面对23联防,可以一步挤开外线防守然后大跳步的砸进内线,最后扛着校队的主力中锋硬上造成2+1。但因为体重增加的过快,速度也下降了很多,从外线杀手变成了又矮又慢的内线小钢炮,正式比赛中和辽宁省内顶级的大学生内线对抗,我身高明显吃亏,而且对抗中也没有占多少便宜。

【阿光的故事】“我到底需要多强壮?“

最令我烦恼的是增肌过程中我并没努力提升心肺功能,66kg级别的心肺却背着95kg的身体,耐力不足以打满全场了,顶多暴走十分钟而已,我被队友们戏称为“十分钟真男人,后来不知被哪个混蛋误传为“十秒真男人”,太可TMD可恨了…啦啦队和女篮的女神们居然误以为我是个快枪手”。现实让我十分沮丧,从那时起,我开始重新思考强壮和实用力量的关系。

大三大下半学期我开始学习如何提升运动表现并有针对性的做专项功能训练。原来之前忽略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篮球场上移动身体和碰撞对抗过程都是发生在运动中的,而且这些运动通常是单腿主导发力和变向完成的。几乎不存在完全的双腿稳稳站住的情况下发力。所以我之前在健身房练就的深蹲、硬拉、卧推的蛮力,并不能充分转化为篮球场上的卡位、突破、空战的实用对抗能力。

(1)在实打实的运动中,你首先需要快速移动身体,这个移动过程是单腿发力并且扭转髋部完成的而非双脚平稳站着完成,所以当你能做大负重深蹲后,至少应该玩玩单腿深蹲和单腿臀桥或推汽车,才能把蛮力转化为实用力量。

(2)篮球场上无论争抢篮板球还是突破上篮,都是在有对抗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你需要超强的核心来化解这些对抗才可能把蛮力完全发挥出来,而我之前并没有专门强化训练腰肌、脊柱、腹内外斜肌这些稳定肌肉群。

(3)最后是硬碰硬的发力对抗基本都是斜对角线的发力,意思就是不论你变向、突破、跳步、上篮、抢篮板或是战斧灌篮,这些动作都是从左臂到右脚(或右臂到左脚)这个对角线间的所有肌肉参与的推或拉的发力过程,极少用到卧推那样四平八稳的那样推,或双手引体那样把自己拉起来的发力。所以你需要掌握身体对角线的协调发力能力,还有2中提到的超强腰腹才能拥有超强的实用发力和身体对抗能力。

不同的运动都有特定的提升实用力量的方法,这里仅结合我这个篮球内线小钢炮的技术特点举例。

唉,等我明白这些粗浅的道理并把自己打造成优秀的内线小钢炮的时候,快乐的大学篮球生涯即将结束,我只在十几场练习赛和煤老板组织的业余赌球比赛中出了些小风头而已。最遗憾的是曾经的拉拉队女神都没有机会见证什么才是TM超级牛B的40分钟真男人,我就这样背负了一个屈辱的外号结束了大学篮球生涯╯▂╰。

以后的日子里篮球打的越来越少了,最近十年的生活重心放在了工作、结婚、生子、创业这些事情上面。值得庆幸的是这十年我并没荒废,每天都坚持10-20分钟的力量训练,现在依然保持了大学时80%的肌肉量和85%的绝对力量,运动能力甚至比23岁时还略一些(体重93kg体脂21%,还能灌篮,也依然能举起重重的杠铃,还能做一些高级街健动作)

最近为了给自己的新书当模特,我开始减脂训练,这个过程中我也在学习减脂同时如何尽可能少减肌肉和同时提高实用的运动能力。我又领悟了一些朴素真理:其实我们大多数的人并不需强壮而巨大的肌肉,因为如果你能全身协调的工作就不需要刻意把某块肌肉练大让某些肌肉和关节承受过多的负载(除非你是拳击手需要粗壮的脖子和铠甲般的腹肌保命,或者你是追求漂亮身材或巨大肌肉块的健美爱好者,这类情况除外)。

与其过渡开发肌肉系统,不如先使你身体现有的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更协调的工作,让你的日常生活和有运动表现有明显的提升,然后在根据需要去雕琢你理想中的肌肉或好身材。因为平衡而协调的身体更不容易受伤也更使用,你的身体不只是强壮,而且真正的强壮且实用。

 

原创文章,作者:阿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xyd8.com/1598/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